把握战略机遇,共拓非洲蓝海——携手深耕撒哈拉以南非洲新市场

2025年03月19日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电子和电气设备、汽车、机械设备等高端制造业绿地投资呈增长趋势,中国企业需要持续扩大国际合作以保持产业链稳定和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其蓬勃的发展活力、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潜力,正成为全球竞逐的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之一。

作为深耕非洲市场多年的中央企业,我们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以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为己任,深度对接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依托成熟的国际供应链网络与本土化运营经验,诚邀合作伙伴携手深耕撒哈拉以南非洲新市场,把握发展机遇,谱写合作新篇。

 

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

根据商务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23》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对外投资带动货物出口1742亿美元,占中国货物出口总值的4.8%,较2012年的789亿美元增长了1.2倍,其中境外加工贸易作为带动出口的主要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柬埔寨和缅甸的中资企业“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特点较为突出,约70%的原材料来自中国国内,产品70%-80%销往美欧等第三国市场。从行业结构来看,传统纺织、家电等行业对外投资增幅放缓,境外加工贸易的产业链也逐渐向中高端领域延伸,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行业的投资逐渐增长。其中,非公有制主体对外投资规模超过公有经济,非公有制主体对外非金融类投资流量709.4亿美元,增长1.5%,占非金融类流量50.3%,较上年提升4.3%。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制造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并通过境外建厂、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构建全球研发、试验、制造体系。

二、美国及欧盟对非洲国家的优惠待遇状况

(一)美国

美国普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是美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贸易优惠计划,截止2023年,约有5000个税目可供普惠制国家商品免税入境美国,其中约1500个仅供最不发达国家使用,产品原产地规则成为非洲商品是否能够享受美国普惠制优惠的关键因素。鉴于美国贸易政策的不断变化,出口美国的非洲国家制造产品在交易前应查询美国海关的数据库(http://Rulings.cbp.gov/)或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网站(https://www.usitc.gov/tata/hts/bychapter/index.htm)中的最新公告。《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AGOA)项下的一般受惠产品与美国的普惠制安排密切相关,AGOA在普惠制免税商品基础上,又增加了近2000种免关税的受惠商品,包括纺织、服装、鞋、汽车、电子产品、钢铁等。该法案于2000年首次获批,已2次续签,将于2025年9月到期,美非暂未就后续延期达成共识。AGOA为非洲近40个有参与资格的国家对美国出口约7000种产品提供免税输美的优惠待遇,使“非洲制造”产品获得了一定竞争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对AGOA参与国家实行动态管理,其准入资格会根据经济政策和人权保护等标准而失去或恢复。目前,AGOA主要受益国仍是尼日利亚、安哥拉、南非、肯尼亚等非洲主要经济体。其他国家受限于原材料产出及工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主要以轻工业产品出口为主,如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科特迪瓦、毛里求斯、多哥等。近年来,美国通过“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artnership for Global Infrastructure and Investment,PGII)、“繁荣非洲”(Prosper Africa)和“电力非洲”(Power Africa)等倡议,重振对非合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并促进双向贸易和投资。

(二)欧盟

非洲33个最不发达国家均符合欧盟“除武器外的一切”贸易模式(Everything but Arms,简称EBA),该模式取消了最不发达国家所有商品(除武器弹药外)进入欧盟的关税和配额限制,属于欧盟外贸普惠制中最优惠贸易模式。此外,诸多非洲国家可以同时享受欧盟主导的《萨摩亚协定》中更广泛的贸易自由化政策,进一步扩大了经贸合作范围。《萨摩亚协定》于2023年11月15日,由欧盟及其成员国以及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集团79个成员国在萨摩亚正式签署,取代了2000年通过的《科托努协定》和1975年的《洛美公约》。

三、非洲市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战略机遇

(一)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定

对于我国大批有海外投资意向的民营企业,前提条件就是需要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拥有足够吸引力的市场前景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因此,伴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相关成果逐步落地,与中国始终保持传统友谊、法制不断健全、政府不断激励市场经济发展的非洲国家可以成为首选投资目的国。如塞内加尔作为西非区域经济发展“领头羊”,政局长期保持稳定,并在吸引外资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投资的政策和措施,重点寻求工业领域的发展。2020年,塞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幅达到39%,增长率在地区国家中名列前茅。同时,塞内加尔是非洲大陆上第二个通过《创业法案》(Startup Act)的国家,初创企业将享受高达八年免税优惠和部分运营开销的支持。

(二)迎来新的消费市场机遇期

根据Worldometer数据显示,2023年非洲总人口数达14.6亿,超过中国和印度,成为世界人口增长最快地区,年增长率约2.4%,这也意味着,非洲将拥有世界上最年轻、增长最快的人口。联合国此前曾预测,到2050年,全球新增人口中超过一半将集中于8个国家,即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和菲律宾,以及非洲的埃及、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相对于我国、印度等人口大国的“人口红利期”,非洲也将会迎来新的消费市场机遇期。

(三)区域贸易一体化优势明显

非洲大陆正在逐步走向贸易一体化之路,自由贸易前景较为乐观。《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AfCFTA)于2021年1月启动,可为非洲国家消除贸易壁垒和改善更广泛的贸易环境。如果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按照《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的设想降低,贸易环境获得进一步改善,必将推动非洲多元化发展,释放其巨大的经济潜力。以东非共同体(ECA)内部的贸易流动为例,自2005年签署关税同盟协议以来,各成员国间贸易和商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跨国商业和投资尤为突出。在西非区域,西非经济共同体(ECOWAS)是非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其中12个成员国自2015年1月1日起实行共同对外关税,成员国间商品出口享受免税待遇。其内部8个成员国(贝宁、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马里、尼日尔、塞内加尔、多哥和几内亚比绍)的西非经济货币联盟(UEMOA)采用统一货币及货币与欧元固定比例挂钩的形式,有益于减少贸易壁垒和汇兑损益。

(四)具备工业基础及配套能力

2022年非洲开发银行会同非洲联盟、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首版《非洲工业化指数报告》,对52个非洲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作出评价。结果显示,2021年工业化指数超过0.6的非洲国家共10个,从高到低依次为:南非、摩洛哥、埃及、突尼斯、毛里求斯、斯威士兰、塞内加尔、尼日利亚、肯尼亚、纳米比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及中非合作论坛成果的落实,由中国企业主导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逐步完善,中国企业不仅为非洲提供了资金和技术,培养了工业人才、解决就业,还助力了非洲工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非洲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如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是中国企业与非洲国家政府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运营的工业园区;安哥拉丰达工业园是中国企业继安哥拉最大批发商城新时代商贸城经营良好的基础上投资建设的工业园区,未来将形成完整的加工-商贸-物流一体化产业链。

四、发展机会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4年7月16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2025年为3.3%,世界经济保持正增长将为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

自2000年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从中国经济增长中受益匪浅,已建成或仍在建设的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实体基础设施,数据中心、通信基站、光纤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以及各种轻重工业设施,极大的促进了这些受惠国的经济发展及商业环境的改善。

中国企业同样应充分认识到,国际贸易正在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各方面挑战日益增加。只有在深入分析、把握政策机遇,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创新国际贸易商业模式,“化整为零”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实现“扭抱缠绕”,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全球经济共同进步。

 

 

了解更多全球业务机会与合作方案,请联系

陈宣皓:chenxh@cesz.com

陈惠琳:hlchen@cesz.com


深中电_先进制造服务平台